手淫,几乎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而存在。事实上,在很多古老文明的壁画、雕塑中,都能找到与自慰相关的描绘,它在早期被视为一种自然行为。甚至在17世纪的欧洲,保姆会通过手淫的方式来帮助小男孩入睡,这在当时被看作寻常。
然而,自17世纪末的西方社会起,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。手淫逐渐被贴上“违背自然”“远离神意”的标签。在中国,自宋朝以后,受传统观念和部分中医理论影响,自慰被认为会“损耗元气”。有学者坚称精液是肾中精华,失之过度就会造成疲惫、失眠,甚至流传出“失明”“短命”等说法。
精液真的会“流失生命力”吗?
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来看,精液的产生是一个持续进行的生理过程。它由水分、精子、前列腺液、精囊液以及少量蛋白质、无机盐和离子组成。无论是否射精,睾丸和前列腺都会不断制造精液,就像皮肤每天都会自然脱落旧细胞一样。因此,认为手淫会导致精华耗尽的说法,并不符合科学。
科学证据:手淫无害,甚至有益
过去几十年,大量医学研究已经明确指出:手淫并不会危害身体。相反,它对健康有不少益处:
• 2003年,澳大利亚研究:每周手淫五次以上的男性,前列腺癌风险更低。
• 2008年,《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杂志》:每周射精2次的男性,心脏病几率比每月不足1次的低一半。
• 2009年,澳大利亚研究:每天手淫有助于保持精子健康与活力。
基于这些发现,2009年英国、荷兰等欧洲国家的官方健康指南中,甚至直接建议年轻人每天至少手淫一次,作为健康行为的一部分。
为什么有人觉得手淫“有害”?
有趣的是,许多人在自慰后感到焦虑、无力或负面情绪,并不是因为身体真的受损,而是文化与心理暗示造成的。在传统观念中,自慰长期被视为“肮脏”或“有害”,这让很多人陷入心理困境:
压抑欲望 → 无法控制而手淫 → 事后内疚 → 再次压抑。
这种循环往往才是人们自述“负面后果”的根源。相反,在文化氛围较为开放的国家,年轻人普遍将自慰视为减压、改善情绪、缓解疼痛的自然方式。
“频繁过度”真的存在吗?
科学上,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“正常次数”。性欲本身就像食欲一样,会因人而异,也会随时间波动。有些人每天一次仍然感觉舒适,有些人每月几次也同样健康。关键在于:
• 是否影响正常生活、学习或工作
• 是否伴随严重的心理负担
如果没有这些问题,无论频率高低,都是正常的、健康的。